,主要目的并非拔掉这颗钉子,而是要将王室的有生力量都吸引过来。
他的想法竟与林恩出奇的一致。
王冠领地的面积实在是有些大,人口又密集,继续攻城略地固然很爽,却也会导致沼地公爵麾下的军队继续分散。
而且战争每多持续一天,都要烧掉大笔大笔的北境金盾。
为了毕其功于一役,沼地公爵决定攻敌所必救。
如果那个私生子国王不上当,那他也能攻破科伦城,用城市的财富来供养军队,还能占据这座忠于王室的自治市,并打通前往琥珀港的道路,横竖都不会亏。
公爵调动了整整四千士兵,包括五百名宫廷骑士及其侍从,再加部分地方贵族骑士,以及几只大型佣兵团。
其中就包括林恩曾经待过的力量佣兵团。
这支军队于二月中旬开拔,四天后抵达科伦城下,并开始建造投石车等工程器械,装出一副要强攻城市的样子。
国王莫里斯收到军情,果然上当,他火速征召各地贵族,凑出一支五千人的军队亲自支援科伦城。
虽说莫里斯只是个私生子,名不正也言不顺。
但他是王室派推选出来的旗帜,现在已经转正,顶着‘北境之王’的头衔,背靠乌瑞尼斯家族的深厚底蕴,能调动大部分忠于王室的封臣。
如果光从人数上看,是沼地公爵略占下风。
但战争看的从来就不只是人数。
听闻国王莫里斯亲自领着军队前来支援,沼地公爵立刻放弃围攻科伦城。
他携部队向北进发,在科伦城北部的森林边缘地带设立营寨,静静等待国王的军队上门。
通过情报工作,公爵已经了解这支军队的构成与总体战力。
国王的军队大多来自各地贵族,再加少量的城市民兵与王室卫队。
由于成分复杂,再加上国王的话语权偏低,因此军队的指挥权分属四位强势伯爵。
同时,王冠领地已经有一百多年未经历过大型战事,本地贵族骑士虽训练有素、装备精良,但大多只有小规模作战的经验。
反观沼地公爵这边,主力部队是他培养多年的宫廷骑士,常年与另外两大公爵干架,作战经验丰富。
佣兵团虽然来源分散,但也都是百战老兵,与国王的军队形成鲜明对比。
公爵还摸清楚了国王的性格。
这位从私生子转正的国王今年已是年过四十,年龄虽长,却没多少威望。
为了树立个人,他非常渴望赢下这场战争。
因此沼地公爵在列阵时以防守为主,他命令最精锐的宫廷骑士下马排成密集方阵,手持长矛抵御骑兵冲锋。
雇佣兵则藏身于这批下马骑兵身后,负责用十字弩压制敌军。
列阵之余,他还提前在战场前方挖掘壕沟,埋下了大量拒马桩。
在与另外两位公爵的长期摩擦中,沼地公爵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应对披甲骑兵的方案。
那就是让骑士下马列阵,通过长矛、十字弩以及各种工事应敌。
这套方案他从未对两个老对头用过,一直藏到了今天。
没错,沼地公爵所使用的战术,正是林恩在绿湖领所用战术的翻版。
战争的原理都是相似的,骑兵对冲玩多了,聪明的指挥官总会开悟。
当然,这种战术肯定也包含一定风险。
骑兵下马列阵就会丧失机动性,非常害怕背面受敌,需要敌军骑兵主动来进攻,而且还必须要限制敌军的进攻方向。
所以沼地公爵才会背靠森林,并设下多重壕沟,目的就是将王室军引诱到预定战场。
战争的过程完全在公爵的预料之内。
王室军抵达战场后,先是派出城市民兵与公爵的军阵对射。
双方用十字弩互刷了一波战绩,最终是以高打低的佣兵弩手获得胜利,城市民兵们承受不住损失主动后撤。
在民兵们后撤的过程中,也不知是哪位伯爵下达了命令,贵族骑士们不等民兵撤离战场就发动了冲锋。
骑士们嫌民兵碍事,甚至用骑枪刺杀这些友军。
经过战后统计,死于弩箭的民兵不到两成。
绝大部分民兵都死在了友军骑士的骑枪下。
解决了碍手碍脚的民兵,王室军的骑士们终于如愿以偿发动了集体冲锋。
在他们眼里,沼地公爵的军队就是西边来的穷鬼加土包子,必然抵挡不住他们的一轮冲锋。
这些傲慢的骑士一头就撞上了壕沟,少数倒霉蛋掉进壕沟中死于拒马。
剩下的骑士准备绕开壕沟,却又遭到佣兵弩手们的集体射击。
锁子甲与战马的血肉之躯都完全无法抵挡弩箭,导致大量战马失控,王室军队的第一轮冲锋彻底失败。
但王室军的战意已经被调动起来,他们完全不听指挥,连续不断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。
沼地公爵的军阵
第149章 提前开香槟的沼地公爵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